到了上海最安全的杠杆炒股平台官网,依然要到那个铁骨铮铮的暴躁老头开的饭店看看。就是那个做宁波菜的,门头都没有的,店里面有些乱乱的店。看过图片,你应该就记起来了。
每次去,都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。这一次,我一天里还去了两次,中午我自己过去,晚上带朋友过去。
但这一次,我不想泛泛而谈,我准备用四天时间,来全面分析这样一个店的运营逻辑。各位可以跟着我学习一个天花板级的苍蝇馆子。
顺便补充一句,我认为我们普通小个体的最佳出路不是扩大规模搞连锁,而是开一个这样的苍蝇馆子:很赚钱,很长久,很舒服。
接下来四天,我准备从他家的产品策略,竞争策略,宣传策略和生意哲学等几个层面来分析:
独此一家,别无分号
不知道各位看了这个店啥感觉,店铺连招牌都没有,还乱七八糟。只有一块红色通知,上面写着:“独此一家,别无分号。”“适口者珍,知味者贵”。是不是仿佛看到了一个脾气暴躁的倔老头。
更让你惊讶的是,这种苍蝇馆子,居然敢卖鲍鱼和花胶?真有人来这里吃鲍鱼吗?网上很多人说他家是苍蝇馆子刺客啊!
但现在一看,这块布其实不只是招牌,更像是老板写给这个世界的宣言书:
我不迎合,不复制,不解释,不改良。
那次用完餐,我就记住了这家店,也记住了老板这个人。后来写了两篇文章没想到还引起不少人共鸣。上次的文章请看:1,一顿饭2.5万,2,独孤求败。各位一定看看。这次再去,一是继续尝尝他家的味道,二是想再和老头聊聊。
从12元到1988块的菜单
也许很多人想不明白,这样一家环境极差、态度倔强、动不动就教育顾客、价格不便宜的小饭馆,凭什么被一波又一波的食客记住?
今天,我们就从“菜单”这个最日常的东西说起。
密密麻麻一整页:菜单不是印刷品,是武器啊。
坐下翻开菜单,我朋友说:“怎么像张表格?”
不怪他。整整一页A4纸,密密麻麻,密到眼花,密到你根本不知道从哪点起。
菜名没有分类,没有图片,价格从12元一路飙到1988元。什么都有,什么都像能吃,你会觉得一阵眩晕。
但老板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。
“你想点啥直接问我。”
“这不多,完整版600多道,这只是简易版。”
对,他是认真的。
600多道,像一本宁波老菜的黑皮书,别人不记得,他记得;别人不做,他还做。
你得配得上这道菜
多,是一种姿态
你以为菜单多是混乱?不是。是一种挑选机制,也是一种权力结构。
“你要看得懂,点得对,才能吃得好。”
这是老板的原话。他没讲出口的另一半是:“看不懂、点不对,那你也配不上这里的菜。”
上次来,他是这么说的:
“一般的顾客我还看不上。他说,大部分人读书,初中高中读完就完了,但有些人可以到硕士博士,食客里也是这样的分级,有些是小学生水平,有些人是博士水平。言外之意,喜欢他家的人都是懂吃的人,也是他眼中的硕士博士,这些人他喜欢。”
很多饭店是帮顾客做减法,他家反过来,逼顾客做选择题。你看完菜单,开始慌张、焦虑、想问人。这时老板就会过来推荐。
而他的“推荐”并不是轻声细语,而是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控制感。
我第一次去的时候,我老婆坐在那里,一边翻菜单一边看手机,大概是在大众点评上查推荐菜。老板站在她旁边看了一眼,冷冷说了一句:“我人就在你旁边,我最懂我的菜,你却看网上推荐?!”
那语气就像是说:“你不信我,信那个手机?”
那天晚上我们在的时候,隔壁一桌一群年轻人,点菜点得有些踌躇。老板走过去,拿起菜单扫了一眼,直接说:“你不会点菜,听我的。”
他们也不知道该接什么,愣了一下,老板已经开始给他们说了起来。
你可能会说他霸道,但你换个角度想——他不是不耐烦,是太有信心。他这里,他是最权威的,要听他的,不是听顾客的。
所以很多人说,这家饭馆不是你点菜,是老板点你。
不是你选择菜,是他在选择你是否配得上他的菜。
差评如潮
光说这些,可能有人以为我在美化这家店。不是的。
这家店的差评非常多。
在大众点评上,你能看到大量两极分化的评价。比如:
“价格离谱,味道一般,服务还差,强推高价菜,真刺客饭店。”
“老板精神有问题,态度差。”
“根本没有想象中好吃,口味重得要命,还不让拍照。”
甚至还有顾客写下这样一句话:“一顿饭吃下来,像做了一场性格测试。”
但你越骂它,越多人想试一试。越有争议,越有话题。
菜品怪,是因为它们有故事,我们点了一道菜,鱼肝为主料。
吃下第一口,我朋友惊了:“这味道怎么像鹅肝?”
确实,入口即化,柔软细腻到用筷子夹不起来的程度,只能用勺子舀着吃。老板说:
“这个是鱼的肝,都是很大的鱼的肝,你这一盘,要七八条鱼。”老板说,“我们平时杀的鱼,肝因为太小都扔了,即使有大的,也不知道怎么做。但你知道吗?但这个东西,1000多年前就有人做了。”
你听听,这是他随口一说,但你会发现,几乎每道冷门菜,他都能接出一个历史。
有些菜别的馆子根本没有,即使有,他的做法也不一样,是传统做法。
老板骄傲地说:“传统的做法现在没人愿意搞了,太麻烦。别家不做,我做。别人做得不对,我照老法子做。”
你听着可能会觉得“固执”,但你再吃一口,那个味道,是会在嘴里留下痕迹的。
贵,是一种筛选机制
我们那天我们是四个大人两个小孩,一共六个人。一共8道菜,花了1100多。
我朋友笑着说:“这应该是我吃过最贵的苍蝇馆子。”
但吃完他们又说:“味道确实好,特别是那个鱼肝。太特别了。”
我们这个不算贵的,点的都是便宜菜。中午我们隔壁一桌,大概六七个人,吃了8000多块。光是一条鱼就1000多。
这可不是苍蝇馆子,是五星级酒店啊。红烧大鲍鱼、花胶,这不是写在菜单上的噱头,是被很多人真的点走过的。
是菜单,也是一个策略系统
如果你从产品策略角度去看这家店,你会发现——老板做的并不是“爆款单品逻辑”,而是“稀缺性差异化策略”。
他不迎合潮流,不追热度,不讨好顾客的“期待模板”。他做的是——
别人没有的,我有;
别人放弃的,我坚持;
别人嫌麻烦的工艺,我不妥协;
这种策略不是为了“卖得多”,而是为了“活得久”。
门口那张红布海报上写着:“旧款者有别于新款也。”他不是复古,他是反现代。不是做创新,是做抵抗。他在用一张菜单、一些老菜、一副态度,讲述一个观点:
“这世界不止需要快和新,也需要慢和旧。”
这个菜单,是他给世界写的一封信。整张菜单就像是老板的履历表。
不是写给顾客的,是写给自己、写给这个快节奏时代的。
它仿佛在说:我没改良,也没跟风,我还在做你们忘了的那些菜,这不是菜单,这是我活着的一种方式。
你看到的每一道怪菜,每一道做工复杂的“老款”,我认为都不是为了博眼球,而是为了留下痕迹。
在这个讲究爆款、主推、标准化、供应链的餐饮时代,旧款宁波饭店的菜单,像一面逆风而立的旗。它不教你怎么点菜,它是来测试你是不是“懂菜”的。它不管你是不是满意最安全的杠杆炒股平台官网,它只管自己有没有失真。它不是为所有人准备的,它只为“知味者”而设。
联华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